
关于档案管理工作计划锦集6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是时候开始制定工作计划了。估计许多人是想得很多,但不会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档案管理工作计划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档案管理工作计划 篇1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育改革、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对优质档案管理的需求,本着学校“以发展为本,与时俱进,提高办学水平”的精神,继续强化档案日常管理,进一步提高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为提炼学校特色,强化学校发展服务。
二、主要工作
1、加强领导,做到档案工作组织、机构、人员三落实,完善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
2、加强档案工作的领导,学校档案工作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挂帅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档案管理人员、各科室负责人和办公室兼管档案工作的同志以及各年级组长为成员。
3、学校办公室负责档案日常工作,由办公室主任负责,档案员具体处理档案工作日常事务。
4、健全档案工作岗位工作责任制,分管领导给档案工作人员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拟订档案工作考核办法。
5、定期对档案工作进行检查、督办,使档案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6、认真做好档案工作规范管理,及时申请等级评定、验收工作,力争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达到AA级。
三、具体工作措施:
1、投资80000.00元左右构置档案管理设施,使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达到AA级要求。
2、聘请市档案局的专业人才到校指导学校档案的整理,使我校档案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达到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管理AA级水平。
2、完善数据库建设:将20xx年以前的档案资料的文件级条目输入计算机,完善多个专题数据库的内容,如干部任免、职称索引和教师档案等。规范数据库字段,对各类档案数据库进行质检和校对。
3、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继续执行国家档案行业标准DAT/20xx《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使档案材料更加安全和标准化。制订和完善专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4、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用是档案的生命所在。使档案的利用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努力实现“为档案信息找利用者,为利用者找档案信息”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编研出质量较高,层次较深,信息量大,能满足多层次、多角度需要的材料。
5、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素质:一是要加强宣传,利用网站、黑板报、专题会等形式,提高广大教师的档案认识;二是培训教育,派档案员参加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档案员及兼职档案员的专业素质;三是推动档案信息的主动开发和有效利用,主动撰写档案论文、创作编研材料,以提高档案员的多种技能和专业素质。;四是“走出去,请进来”,组织专、兼职档案员赴兄弟学校先进档案室参观交流,请上级档案局、教育局领导学者来校指导业务工作。
6、完善档案借阅制度:加强档案工作管理,必须从档案基础工作做起,必须做到文件收发有专人登记、保存,既方便年终归档,又方便借阅。要完善文件、档案、各种资料的借阅制度,做到借出有依据,收回有注销,特别是借阅那些有密级的档案,要及时催收,妥善保存。整卷档案资料一律不得借阅。
7、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考核:科室的业务档案不按期交的,该科室年度不评文明科室,质量不保证,必须返工重整,凡返工拖延了移交时间,一律按迟交办法处理。档案人员负责整理的档案没有按时进入档案柜的,办公室不能评为文明科室,档案工作人员不能评优秀。
档案管理工作计划 篇2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领导的安排,我担任多项管理工作。虽然工作面广,事情繁琐,但是管理
员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主动服务”为宗旨,切实加强图书室、阅览室、资料室建设,不断规范管理,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热情服务教育教学,为教师提供快捷、周到的服务,真正发挥图书馆、阅览室在实施“新基础教育”的功能。
二、主要工作
1、积极配合学校各项活动,做好服务工作。
2、对图书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图书利用率。
3、开拓创新,读书活动力求有特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们的读书热情。结合学校 “营造书香校园”,为各班建设小图书角做好参谋;定期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新到书籍、报刊杂志,让他们及时借阅;开展诸如“我爱祖国”征文比赛、创新作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编手抄报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激励学生读名著、背名诗。
4、优化图书馆管理。做好新书整理工作和新书借阅的准备工作,并对学生进行爱护新书的教育。要合理安排阅览室的开放时间以及进阅览室阅览的年级,不断充实图书馆的内容,切实加强图书馆的基础管理,努力改革图书借阅方式,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确保本学期内人均借书10册以上,使图书借阅及管理更方便、有效。
5、 报纸杂志及时整理,当日上架,半年装订完毕,为教师查找资料提供一切便利,并做好借阅的记录。
6、更进一步完善好学校特色项目的档案,迎接区“特色项目年度评估考核”;认真收集上学期资料并整理归档,;20xx年上级文件档案整理归档。
7、按时按质地统计上报学校“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综合统计”表。
8、认真务实地做好学校固定资产的总账和低值易耗品的总账,定期检查各功能室的台帐,做到帐物相符;认真做好迎市政府“两项制度督导评估”考核。
9、做好财产保管工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10、分7、12月及时向区信息中心提交学校师生获奖情况。
1、认真学习《档案法》等法律法规,强化档案意识;通过自学,学习档案管理理论,使自己初步掌握档案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档案管理的基本技能;虚心请教,向有档案管理经验的老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希望能得到上级部门档案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使自己的档案管理能较快地走向专业化,现代化
1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为学校教学服务,为学校管理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
2、加强档案管理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能力完善规章制度,修订档案管理和各部门的岗位职责,逐步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收档、整档、存档和保管基本有章可循。
3、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注重档案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
4、继续整理学校的旧档案资料,加强文件的归档工作,注意资料的收集和处理,不断提高建档水平。
5、加强制度建设,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 ……此处隐藏3244个字……自辖区内的档案录入。
并保证录入的档案合格率达到XX0% 。
秦都区马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xx年1月XX日
档案管理工作计划 篇6居民健康档案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健康为中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记录文件和居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体现形式,国家及省已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列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全市基本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以健康档案为载体,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年度目标
20xx年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达到60%(40%)和20%。20xx年分别达到70%(50%)和30%。优先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20xx年项目在全市所有县(区)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如下:
(一)制定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
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统一规范服务对象、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建档方式、服务流程、档案保管和使用等。20xx年1月1日起,新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必须符合卫生部制
定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年版)、《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和省卫生厅颁布的相关规定。20xx年1月1日前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应在20xx年年末前逐步完善,使其达到上述要求和规定。
(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培训
1.培训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相关人员。
2.培训内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使用规范、要求、技术,建立健康档案必须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等。主要教学资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卫生部制定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年版)《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病历管理规范》,计算机基础知识等。
3.培训计划:20xx年和20xx年分别完成50%培训任务。
(三)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3)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36个月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记录、会诊记录等。
(5)农村地区在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可增加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和变更情况,及家庭成员主要健康问题,社会经济状况,农村家庭厨房、厕所使用,禽畜栏设置等信息。
2.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1)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同时为服务对象填写并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服务需要填写相应记录。
(3)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农村地区可以家庭为单位集中存放保管。有条件的地区录入计算机,建立电子化健康档案。
3.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
(1)已建档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复诊时,应持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在调取其健康档案后,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2)入户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时,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单,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内容。
(3)对于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
(4)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务人员或档案管理人员统一汇总、及时归档。
(5)农村地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可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相结合。
4.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为居民建立及使用健康档案时,要符合《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居民健康档案参照《医疗病历管理办法》管理,重点要求如下:
(1)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服务的机构必须明确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相关责任人,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接受过本项目组织的培训,并成绩合格。应制定本单位居民健康档案的调取、查阅、记录、存放等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健康档案管理要具有必需的档案库房,配备档案装具,按照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使用多途径的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遵照国家有关专项技术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健康档案应及时更新,保持资料的连续性。
(4)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守档案安全制度,不得造成健康档案的损毁、丢失,不得擅自泄露健康档案中的居民个人信息以及涉及居民健康的隐私信息。
(5)居民健康档案统一编码,采用20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乡镇和街道为范围,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统一的身份识别码。
(6)健康档案管理和服务人员在使用、管理、考核等工作中有权使用健康档案,其它机构或个人需要使用健康档案时,必须向健康档案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管理机构批准并经本人或其监护人同意后,方可使用。
(7)居民健康档案一经建立,要为居民终身保存。医疗保健机构撤销、合并等,必须将所保存的健康档案交辖区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或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拒不执行并造成档案流失、损毁的,依法追究责任。
(四)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
利用省级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网络平台,建立覆盖全市的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网络用户包括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开放。统一使用省级开发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全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为医学研究、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